近日,记者随’98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内蒙古分团,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的前旗、中旗、后旗、商都、化德、四子王旗6个国家级贫困旗县采访。行程4000多公里,都是走在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足20个人、旱涝交替、五灾俱全、风蚀沙化、水土流失严重的贫瘠土地上。这里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,无霜期仅100天左右,有的地方打井180米才能出水,粮食亩产只有70斤左右,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,进行着一场有计划、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攻坚战,形势喜人。自治区142个厅局包扶了乌盟的132个贫困行政村(嘎查),并在资金、物资、政策上给予了大力倾斜;区到乡等各级领导层层签订解决温饱责任状,定期检查验收,严格奖惩;24396名各级干部包扶了2539个自然村、12万多个贫困户。包扶干部一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方式,确立开发式扶贫,将包扶工作的重点放在扶精神、扶志气、扶路子上;盟委领导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,果断地做出了“进一退二还三,调整优化经济结构,建设畜牧业大盟”的战略决策,即每建一亩水旱高效标准农田,退下二亩旱坡薄瘠地,还林还草还牧,恢复植被,改善生态。目前,这一系列工程已在乌盟全面推广,取得了可喜成果。此外,北京市的6个区县,也参与了乌盟6个国贫旗县的对口帮扶工作。两年来,无偿到位资金1200多万元,落实扶贫项目29个,经济合作项目6个,并由资金投入转向项目合作、贸易合作,扶贫领域不断扩大。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已经看到了希望,树立起了信心。同时希望全社会有更多的人,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,加快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。
乌拉哈乡支家村没有一亩水浇地,武警内蒙古总队扶贫队为该村打了两眼配套机电井,开发水浇地270亩。这是扶贫队战士王建军(左)在打井。
过去旱地小麦亩产70斤左右,如今利用地膜覆盖配套技术,马铃薯亩产可达2000多斤。乌盟现有10万个贫困户种植覆膜马铃薯。图为察右后旗红格尔图乡马铃薯丰收的场面。
整村或部分外迁,有规划、分阶段地迁移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搞开发式生产。图中的杨柳村贫困户张美华1996年举家迁移,现拥有蔬菜大棚、一口水井和两头猪,实现基本脱贫。
大东肉食品公司是察右前旗的龙头企业。1996年该公司被北京东来顺定为羊肉加工供应基地后,其精选涮羊肉坯通过东来顺销往全国60多个大城市。
“给钱,给物,不如给个好支部。”1996年以来,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厅先后派出5批包扶队常驻察右中旗火石坝村。他们除了实施多项扶贫项目外,重点培训领导班子,培养一批带不走的“工作队员”。地矿厅1997年被评为自治区包扶工作先进单位。
把加大科技含量作为提高扶贫效益的重要内容来抓,是全盟的统一部署。这是在小乌尔图村扶贫承包的畜牧局兽医王胜利(右二),在向牧民传授科学养羊技术。
1996年以来,塔布乡发挥妇女作用,建立帮带小组,家家养兔,成为全盟家兔生产典型示范乡。图为女能人张利珍(左)在向姐妹们介绍养兔经验。
北京市房山区投资70万元,为商都县建设一条长1500米、宽25米的友谊大街。大街竣工后,两侧可安置1000个贫困户进行蔬菜种植开发。